close


Pat Martino
吉他手派特馬提諾的故事,每次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。

一九四四年出生的馬提諾,十五歲就開始職業演出,待過好幾個知名的靈魂爵士團體,

合作的對象包括電風琴手吉米史密斯(Jimmy Smith)、傑克麥達夫(Jack McDuff)等人,

馬提諾的即興快速而複雜,演奏技巧絕佳,同時,他也是位態度上非常開放的樂手,

能夠接受各種不同風格的元素,從硬式咆勃、放克、靈魂 爵士、前衛、世界音樂,每一種風貌都有傑出表現。

然而廣受看好的馬提諾飽受腦動脈瘤的折磨,在一九八零年手術之後,儘管很幸運地回復了健康,卻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,馬提諾喪失了一部份記憶,很不幸的是這一部份的記憶包括馬提諾的音樂訓練:這位大師級的吉他手,忘了怎麼彈吉他。

據說在復健的時候,他再三聆聽自己過去的唱片,非常努力地把吉他技藝「練回來」,馬提諾花了四年的時間才重回樂壇,復出之後,也許是受體力限制,活躍的程度不如當年,但是表現仍然亮眼。

馬提諾的單音獨奏極為流暢而快速,而且他的和聲知識讓他很敢運用獨特的音符組合,往往聽起來出人意表卻又合乎邏輯,同時,可能是靈魂爵士的背景讓他對節奏有一份獨特的敏感,馬提諾也經常使用Chord-Melody的手法,是一位演出頗具全面性的樂手。

馬提諾流傳至今的作品並不算多,但是他的專輯確實有種獨特的風格,幾乎每張都頗值一聽,一九六八年的《東方情懷East》是在音樂中加入印度風味的作品, 標題曲一開始的東方色彩營造得很成功,可惜半途轉回主流爵士時斧鑿痕跡太重,喪失了一些聆聽的趣味,但是唱片中,一樣還是聽得到馬提諾出神入化的吉他技 巧,他在〈Close Your Eyes〉曲中的高速獨奏扣人心弦,有一種雲霄飛車似的刺激。

《後會有期We'll Be Together Again》是馬提諾與電鋼琴手吉爾葛斯坦(Gil Goldstein)的二重奏作品,表現的重點是馬提諾的吉他音色與旋律美感,厲害的是他能夠在單純的編制下,由旋律出發,演奏出繁複而悅耳的即興。

演出陣容非常特異的《All Sides Now》是馬提諾一九九七年的專輯,由馬提諾和多位吉他高手分別合奏,合作的包括查理杭特(Charlie Hunter)、塔克安卓斯(Tuck Andress)、凱文尤班克(Kevin Eubanks)、喬薩屈雅尼(Joe Satriani)、麥克史騰(Mike Stern)、麥可賀吉斯(Michael Hedges)還有老前輩賴斯保羅(Les Paul),以技巧著名的馬提諾,遇到這麼多各懷絕藝的同行,當然是大家各顯神通,活脫脫就是一張「咱們來聽聽吉他這玩意到底可以多神奇!」的集體瘋狂炫 技。杭特在〈Too High〉一曲中以他的八弦吉他扮演三個角色:吉他、貝斯和電風琴手,馬提諾的快速即興與杭特的音色變化、節奏控制,在技巧面真是無比驚人。杭特當然很炫 很神,但是說實在的,要談拿吉他嚇人,這張唱片裡每一個人的表現都不比他遜色,有興趣的人不應該錯過,更何況,這裡還有卡珊卓威爾森(Cassandra Wilson)唱名曲〈Both Side Now〉。

在我聽來,馬提諾的表現方式,直接開啟了桑尼薛洛克(Sonny Sharrock)等後來的前衛吉他手的道路,討論今天的爵士吉他,當然不能漏掉這位毅力超強的不死鳥。

John Scofield出生於1951年12月26日,美國俄亥俄洲。
被尊稱為爵士吉他的三巨頭之一,另外兩位是Pat Metheny和Bill Frisell。
有人說已故的酷派爵士鼻祖、融合爵士宗師MILES DAVIS的樂團是大師的“搖籃”,此言一點不虛,John Scofield就是最後一批從MILES DAVIS樂團“畢業”的樂手之一。

作為融合爵士(Fusion Jazz)在80年代的開拓者,爵士樂迷心中的寵兒,優秀的樂團領班,同時也是即興演奏的大師,吉他手John Scofield是任何一位爵士樂評論家都不能漠視的實力人物。他的影響力不停的向前推進。他的創作力似乎源源不斷,令人敬佩又覺得不可思議。

John Scofield的吉他演奏節奏感很強,以爵士樂而言,節奏是重要的一個要素,甚至重於旋律,任何爵士樂手假若配合得當的話,那麼他幾乎可以演奏一切他想要表達的音樂概念。



John Scofield成長于康乃狄克州的威爾頓鎮,從小對音樂就非常有興趣,11歲的時擁有第一把吉他。之後接觸到Little Richard.Chuck Berry的搖滾藍調音樂,進而是John Lee Hooker民謠藍調(Folk Blues),B.B King、Otis Rush的都會藍調(Urban Blues)的風格。



當時,威爾頓鎮的爵士樂並不盛行,優秀的爵士樂手自然就不多,其中有一位瞭解John之所好,並帶領他走向爵士樂之門的人便是他的第一個吉他老師Alan Dean。



Alan Dean常與他一起聆聽Pat Martino的唱片,或開車到格林威治村去聽吉他大師Jim Hall的演奏,在十五歲的時候,John便立志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爵士吉他手,並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。



憑著這股對爵士樂的愛好,John於 1970年進入波士頓的Berkley音樂學院修習爵士樂,在此三年之中,一方面習爵士樂的理論及演奏技巧,課餘之時,則到附近的俱樂部觀摩一些優秀的樂手演出。結果,終於完成了CTI唱片公司的兩張「卡內基音樂廳現場演奏」唱片。



兩個星期後,另一個機會又出現,那就是他取代了吉他手John Abercrombie的位置,加入由鼓手Billy Cobham所領導的Powerhouse樂團,此後的兩年(1975-1977),他跟著Powerhouse到處旅行演出。



1977年,26歲的John推出了生平第一張個人專輯Live,這張作品集合了John之前的音樂影響,混合著bop與藍調搖滾(Blues- Rock)的風格。這次他帶領他的核心四重奏(Steve Jordan鼓/Larry Goldings鍵盤/Willie Weeks貝司),並邀請一群客串明星藝人,用他那獨特的融合爵士風格演繹了13首Ray不那麼著名的作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y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